泉州多地銀杏樹進入“黃金時代”
指導醫師:
泉州市皮膚病防治院 副院長 江連枝
福醫大附屬二院心血管內科 主任醫師、教授 陳國楨
近期,泉州多地銀杏樹紛紛披上“金裝”,為冬天增添了幾許浪漫色彩。不少網友總結了本地觀賞指南,多處公園、寺廟成為打卡銀杏樹的極佳去處。只是在拍照打卡之余,有人將飄落在地上的銀杏葉撿回家泡水服用,聲稱能治療心血管疾病,是極佳的保健品。銀杏葉能用來沖泡嗎?是否真有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神奇功用?記者采訪了泉州市皮膚病防治院副院長江連枝和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教授陳國楨。
有效成分水溶性低 活血化瘀作用有限
陳國楨介紹,銀杏葉確實有藥用價值,但需要經過炮制等處理,將其中的銀杏內酯、銀杏黃酮等物質提取出來,再制成各種制劑。如銀杏葉軟膠囊、銀杏葉滴丸、銀杏內酯注射液等等。
“總體來說,由銀杏葉中提取的成分制成的制劑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通絡,一般用于瘀血阻絡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風、半身不遂、舌強語塞;冠心病穩定性心絞痛、腦梗死見上述證候者。”陳國楨說,而銀杏內酯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用于中風病中經絡(輕中度腦梗塞)恢復、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肢體麻木等。
陳國楨表示,銀杏內酯、銀杏黃酮這兩種成分的水溶性較低,需要依靠一定的工藝將其提取出來。“藥廠提取的時候使用了有機溶劑,以乙醇作為溶酶,提取出脂溶性的成分。”陳國楨解釋道,將銀杏葉泡水后服用,攝取的有效成分很少,活血化瘀、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因此,陳國楨提醒心腦血管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不可隨意自行用藥,在用藥時一定要謹遵醫囑,嚴格控制劑量,及時觀察身體情況變化。
銀杏葉泡水喝或中毒 嚴重過敏者可致休克
江連枝告訴記者,銀杏葉中還含有毒性成分銀杏酸。銀杏酸雖然也是脂溶性物質,但微量溶解于水中。另外,隨著沖泡水溫的增加,銀杏酸在水中的溶解量也會加大。
“泡水沖服,飲下的水肯定是大量的。這種情況下,不能保證銀杏酸不在體內發生作用。”江連枝表示,銀杏酸具有高致敏性,可能誘發皮膚瘙癢、蕁麻疹、過敏性咳嗽、變異性哮喘等等;此外,還具有細胞毒性、免疫毒性、胚胎毒性等。另外,路邊栽種的銀杏樹沒有進行統一管理,葉片上吸附有很多灰塵、汽車尾氣等雜質。“用未經清潔的銀杏葉片泡水后飲用,也很有可能導致一些疾病。而藥廠栽種的銀杏樹屬于統一管理的種植基地,在日常維護、提取工藝上都有一定的標準。”江連枝分析道。
“銀杏的果實白果也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用于止咳平喘。白果可以煮食或炒食,不可生食。銀杏中毒不論成人或小兒均可發生,兒童多見,年齡越小、體質越差,越容易中毒。”江連枝介紹,銀杏中毒常先有胃腸道癥狀,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隨后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如頭暈、乏力、頭痛、反應遲鈍、抽搐等,重者會出現呼吸困難、發紺。中毒較輕、及時治療者預后效果不錯,但重者可能會危及生命。
江連枝提醒,銀杏葉或銀杏果的汁液與人體皮膚接觸后,即使用肥皂清洗也較難徹底清除,建議不要與銀杏汁液有直接接觸。如有必要采食,剝皮時應該戴上眼鏡和塑膠手套,以避免對眼睛和皮膚造成傷害。有過敏史或過敏體質的人不要采摘、清洗和食用銀杏果,以防過敏。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