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林西強18日在北京表示,截至目前,中國空間站已安排在軌實施了110個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項目,部分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應用成果。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當天舉行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與發展情況介紹會,林西強在會上作上述介紹。
中國空間站已于2022年底全面建成,目前已轉入應用與發展階段。林西強表示,中國建立了獨具中國特色的近地空間科學與應用體系,建成了功能完善、性能國際先進的國家太空實驗室研究平臺,學科覆蓋全面。
林西強介紹稱,截至目前,中國空間站已安排在軌實施了110個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項目,涉及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間新技術領域,獲得原始實驗數據近100TB,下行了近300個實驗樣品,部分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應用成果,比如,在空間生命科學領域,實現了水稻“從種子到種子”的全生命周期空間培養,在功能基因調控方面的發現有望促進地面新品種水稻株系培育和高產增收。
“此外,面向社會公開征集的天舟系列貨運飛船搭載項目已有11項通過天舟三號至天舟六號貨運飛船進行了搭載試(實)驗,在軌試驗進展整體順利,取得預期效果。”林西強說。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一直務實開展空間應用領域國際合作與交流。林西強表示,目前,中國已與聯合國外空司、歐空局,以及俄羅斯、法國、德國、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國航天機構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
“其中,一些具體的合作項目已經順利實施,取得了豐碩成果,圍繞中國空間站更多的合作項目正在醞釀孵化。”林西強說,中國與聯合國外空司合作的首批國際合作項目載荷將很快在空間站開展實驗,與歐空局聯合實施的10個空間應用項目也在有序推進。
展望未來,林西強表示,未來中國空間站將結合國際空間科學發展態勢與國家戰略需求變化,動態調整空間站維護升級策略,結合空間站艙段擴展,研制并上行新型科學儀器與試驗載荷,持續提升太空實驗室規模與水平,比如,在空間生命科學與人體研究領域,擬布局哺乳動物培育、腦科學研究等儀器設備開展基礎研究;面向深空探測需求建設受控生命生態系統驗證相關技術等。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128966 郵箱:admin@qzwh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