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古城講解員帶游客走讀城南——
品城南舊事 追海絲遺風
“南門外聚津鋪,金青龍銀聚寶。南門兜擠燒包,擠不過路角頭……”總覺得城南就像一部舊電影,在回憶里重映時,大腦一下子就閃現出這些俗語。隨意走至城南的某條街巷,像是走進了時光凝滯的空間,或見熙熙攘攘的人群,你來我往的買賣吆喝,或遇紅燭搖曳、香爐生煙,凡人又在同神仙話家常。
由泉州市古城辦、泉州市旅游局聯合發起的“第三季古城講解員”講解古城免費體驗活動,于上周六上午在泉州市區城南舉行。6名“新講古人”帶領50名體驗者,分3組從天后宮出發,走公婆巷,逛黃帝宮,探訪李贄故居……每到一處,講解員就通過繪聲繪色的講解,帶體驗者們感受一次時光穿越、走讀古城的文化之旅。
據悉,“第三季古城講解員”主題活動一開始就廣受社會各界關注,報名參加“新講古人”的市民、讀者達300多人。他們經過13天集中培訓,聆聽導師的專題講座,綜合考核各種因素,最終確定30名初選者進入現場測評。
為了讓廣大市民體驗古城的文化底蘊,主辦方于上周末特別組織了一場免費古城講解半日游活動。由“新講古人”帶領報名的市民、讀者近距離感受古城的“古早味”。對于大家關注的第三批“新講古人”名單,主辦方將于近期舉行一次專題研討會,同步在報紙和新媒體上公布,敬請關注。■記者 李心雨 林福龍 胡彥明 文/圖
講解員說——
古城里一磚一瓦都有自己的故事
“以前是我聽人家講古城,今天是第一次正式帶這么多人走進城南,話仙掌故。”張曉玲是古城講解員中的一位,今年25歲的她來自龍巖,是一名攝影老師。她告訴記者,自從2012年來到泉州,她主要是通過拍照來宣傳古城文化,現在當上古城講解員,面對的受眾不一樣了,“通過實地體驗、走訪,能夠使大家親身體會古城的內在文化底蘊,更有說服力”。
“以前對古城認知只停留在西街,其實古城里的一磚一瓦都有它的故事。”談及參加這次活動的收獲,張曉玲說:“導師在培訓的過程中,用通俗易懂的典故讓大家了解城南。為了考核,我多次實地走訪,在宮廟里還遇到老人家在講城南的故事。”
張曉玲表示,參加活動不僅僅是因為自己對古城文化有興趣,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更想在了解古城文化后,帶著感情拍出好作品。
體驗者談——
腳踏遺跡聆聽典故 穿越時空品味古城
這次活動的體驗者中,既有土生土長的泉州本地人,也有對古城文化感興趣的外鄉人。陳女士和她老公帶著年僅2歲的兒子參加了此次古城講解體驗。她表示,他們一家人都喜歡逛老巷,“這里的每條街巷、每幢老房子都充滿生活氣息”。
談及這次活動的體會,陳女士說:“以前對老泉州的歷史典故不清楚,覺得所有廟堂都長得差不多,沒能切身感受古城文化的韻味。”通過這次體驗之旅,發覺古城里的建筑技藝高超、歷史文化也很深厚,“覺得非常有意思,看著一處處文化遺跡,在講解員的講解中,穿越時空,來到古代泉州”。
專家點評——
雙語講解成大亮點 學員素質高難取舍
“第三期古城講解員素質都比較高。”培訓導師魏懷陽告訴記者,經過了七八期課程培訓,這批學員中有3人可以流利地進行雙語講解。
城南文化內容比較散,更需要講解員對家長里短進行捕抓與提煉,以點帶面,讓游客感受氛圍,從這方面更加考驗講解員綜合素質。“通過這一次古城現場講解,挖掘文化內涵,激發年輕人對古城的認知與喜愛,這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氛圍營造。”
1、本網站所登載之內容,不論原創或轉載,皆以傳播傳遞信息為主,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2、本網原創之作品,歡迎有共同心聲者轉載分享,并請注明出處。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0595-22959379 郵箱:admin@qzwhcy.com